成功金盟•微课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及核心辩护要点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律所资讯

律所资讯 Admin 2024-06-17 11:39:51 192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犯罪,此罪违反了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为规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出台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将结合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重点介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并简要分析站在律师角度应当如何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作出辩护。

一、定罪量刑标准

1、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5号)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如下: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四)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曾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2.二年内曾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第五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二、辩护要点

对于非吸案件无罪的辩护要点主要集中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非法吸收、变相吸收资金的内涵界定,即集资类案件的四个特征—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非法性”重点在于吸收资金是否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利诱性”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承诺刚兑的情形,即是否存在“保本保收益”“固定回报”的约定,关注是否存在实质性投资风险提示条款,如损益自负等;“公开性与社会性”需要关注宣传方式是否向社会公开,包括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宣传或即使一对一宣传,但是否无法控制信息散播、放任信息扩散等。

三、罪轻的辩护要点:

1、单位犯罪

若成立单位犯罪,对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以轻缓刑为主。但在大部分非吸案件中,企业成立时的目的及成立后的主营业务均为吸收资金,无实际经营,这样基本无单位犯罪辩护空间。

2、主从犯

主从犯辩护需判断是否具备共同犯罪故意及共同犯罪行为,明确嫌疑人应对哪部分结果负责区分主从犯,对主从犯的分析不能局限于在案嫌疑人,而是为案件提供原因力的全部人员。可能的主犯特征有职级高者、上游人员、核心犯罪行为实施者、犯意提起者、获益较大者、积极活跃者。可替代性强、获益少、职级低、参与时间短、固定工资的人员则较易认定为从犯。

3、非吸金额的剔除

1)虽然记载于被告人名下但实际并非被告人吸收金额。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第11条规定,“记录在犯罪嫌疑人名下,但其未实际参与吸收且未从中收取任何形式好处的资金”应当剔除。典型情形如挂单,挂单金额能否扣除主要看该金额是否与业绩、提成挂钩。

- 扫描微信